早年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和20世纪60-70年代厦门大学对福建建阳水吉镇后井村建窑窑址的几次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明确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也对建盏进行了断代一一“建盏的烧造年代创于北宋,盛于南宋,而停烧或废烧于元初”.
什么是柴烧、电烧?什么是釉上结晶釉下结晶?
玩建盏却不知道建盏术语怎么行!本文盘点几个建盏术语并解析,一文读懂建盏术语!
建窑系窑口是指宋代模仿建窑风格烧制黑釉盏的窑口,与水吉窑口不用,但是建窑系窑口所烧的宋代建盏也有其独有的艺术价值,许多爱好收藏建盏的朋友在收藏水吉窑口所烧建盏的同时,也对建窑系窑口产品有兴趣。
著名的建窑系窑口有武夷山的遇林亭窑址、延平区的茶洋窑、福清市的东张窑等。其中遇林亭窑址与茶洋窑都属于南平市,与水吉距离近,联系更为密切。
建窑遗址一号窑
龙窑柴烧就是使用依山势而建的龙窑烧制建盏,燃料则是投放木柴。
电烧则是利用电力进行提温,成品率较龙窑更高。
气窑是采用燃气来加温窑炉,成品率也比传统龙窑柴烧要高。
电烧和气窑虽然成品率比龙窑要高,但是建盏的特殊工艺决定了其极低的成品率,即使是电烧和气窑,依然是难出精品。
建盏在高温下形成不同的铁系结晶斑纹,这些斑纹整体可归类为乌金釉、兔毫、油滴、曜变、杂色釉,每一种釉色都有各自的特点。
釉上结晶、釉下结晶
建盏釉面细节图
这两者指的是建盏析晶斑纹的两种分布状态,就如粉彩的釉上彩,釉里红的釉下彩。但是彩绘瓷是人工绘制步骤先后导致花纹与玻璃质釉分层,建盏则是自然而成,不可控的。
瓷器表面光滑、坚硬是由于釉水在高温下形成一层玻璃质的膜,起到保护瓷器的作用,防止瓷器氧化从而影响使用。
建盏的析晶是铁的氧化物,并且是立体的,如果烧制之后,玻璃质层恰好是覆盖在析晶之上,盏面摸到的是玻璃质层,而析晶藏于底下,则是釉下析晶,反之,析晶凸出釉面玻璃质层,摸上去有凸感,则属于釉上结晶。
斗茶是宋朝一种关于饮茶的娱乐活动,使用建盏进行点茶,将茶水打出泡沫,色白而咬盏持久者胜。
斗茶、点茶用的好茶,首推建茶。
建茶与建盏一样产于建州,属于贡茶。
铁胎
胎土
指的是建盏的胎体,由于胎体原料是含铁量极高(约达7%-10%)的有色黏土,故称之为铁胎。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看建盏会的文章:
建盏底部通产会有一部分不施釉,这就是露胎。
聚釉是指建盏的釉水在高温下流动,聚集在釉层底部,形成肥厚的釉层。
如果在流动过程中,最后恰好聚成了欲坠未坠的釉滴,就成为挂釉。
釉石、草术灰,经淘洗,搅拌、过筛、筛分沉淀弃水,配制成的乳浊液,用于在坯胎表面施釉的浆料。